心理学作为一门并不算是年轻的学科,在国内的一切都显示着年轻的态势。国内大多数人对心理学的认知还是少之又少的。但是对心理学的关注程度却在持续升温。
然而,尽管在咨询、教育、临床、心理治疗等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结果获得了大量实际应用,但是这些应用不够直接,不够具体,不能回答人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你能猜出来我心里想的什么吗?理论导向与现实渴望碰撞出了缺口,一个中间地带产物便顺势而生,我们把它称作坊间心理学——或者更严肃的讲,伪心理学。
伪心理学是面向大众的,自然要大打亲切牌。什么读心术啦,微表情啦,心理测验啦,都是从实战出发,简单粗暴地满足大众。但是…得出结论时样本量足够么?统计结果显著么?测验的信效度经过检验么?我们并不能妄下定论说这些东西一定是错的,然而它们并没有经过科学的检验。大家应该持谨慎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在不了解具体情况时,避免被蒙骗。
简而言之,目前公众对于心理学的认知存在两个偏见,一个是夸大的万能化:认为心理学能够解读一切心理活动;另一个是曲解化:认为心理学是不可实证的。这就是伪心理学盛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事实上,心理学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研究方法相对完善的科学。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应当正确选择渠道了解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