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效应是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源自于网络时代的出现和发展。
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存储、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要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要将市场细分到很细很小的时候,然后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计会带来明显的长尾的效应。
“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s)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
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例如,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又例如,某著名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广告商,它没有一个大客户,收入完全来自被其他广告商忽略的中小企业。
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
以图书为例,在Barnes & Noble 的平均上架书目为13万种,而Amazon有超过一半的销售量都来自于这个排行榜上位于13万名开外的图书。
如果以Amazon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的话,这就意味着那些一般不在书店里出售的图书要比那些摆在书架上的图书形成的市场更大。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资源稀缺的限制,潜在的市场将至少是目前的两倍大。
长尾市场也称之为“利基市场”。“利基”一词是英文“Niche” 的音译,意译为“壁龛”,有拾遗补缺或见缝插针的意思。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给利基下的定义为: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曾在音乐行业担任过顾问的风险投资家Kevin Laws 是这样总结这一现象的:“最大的财富孕育自最小的销售。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或重点经营一个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
长尾效应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大部分人心理上会忽视的微小领域,恰恰孕育着我们巨大的机会。
所以说生活处处有商机啊,擦亮眼睛,或许马路上捡到的一个扣子也能启发你成为下一个马云呢(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