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社采编:邬厚霖 黄亚峰)苏靖淋老师2010年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2009年曾就职于江津市先锋镇人民政府。目前担任我校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2班、电气及其自动化1-5班、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辅导员,同时承担选修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2012年11月20日上午,苏靖淋老师在教研楼502办公室接受了学通社记者的专访。
痛并快乐着
苏靖淋老师自2010年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对于这个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辅导员对学生的成长要有辅助作用,同时也能促进自己逐渐成熟。苏老师坚信一句话,“思想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要用虔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初衷是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成长,让学生认清自己接下来该走的路,找到人生的方向。在与学生们交流接触的过程中,苏老师看到了自己的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充满了激情与热情,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青春与活力,以及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未来的规划。因此,他以“痛并快乐着”概括了做辅导员的感触。

破窗效应
每个辅导员都有与学生相处独特方法。苏靖淋老师认为与学生相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懂得舍与得,学会感恩,乐于助人。苏老师对心理学颇有研究,提到破窗效应,“有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打破。”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扩大。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苏老师赏罚分明,时刻关注着学生成长情况,对他们犯下的过错会严厉的批评并且及时的督促改正。
坚持原则 公开公正
苏靖淋老师在读大学期间曾经担任学生会主席,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等荣誉,拥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现今他以切身实例鼓励自己的学生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有意义的比赛和活动,可以按个人兴趣爱好加入各类社团,竞选学生干部等。因为这样在你丰富了大学生活的同时,还能使自身的能力有所提升。每位辅导员都有筛选班委干部、入党、各种评优学生的权利,因此,辅导员要做到公平、公正。苏老师首先采取自愿原则,通过考察该生的学习情况,群众基础,任课老师的评价,为班级所做贡献等多个方面来衡量学生。他办公桌上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记录着的工作计划和对学生们考核情况。

亦师亦友 用心交流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直接有力的教育因素,其言传身教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老师时刻不忘以实际行动和点滴关怀影响和感染他所带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引领学生成长,疏导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生活的参谋,和他们一起明确人生的方向。在他的心里,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他的身上,刻下了“学生工作无小事”的坚持。来学校两年了,他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认真、细致、耐心地对待每件事。休息时常常有学生来电话、在网络上咨询,他仍然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一个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每个现场;他了解和掌握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他关注和跟踪每个学习困难的学生。
久而久之,苏老师成了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与他们分享成长的喜怒哀乐。他坚信从来没有坏学生,作为辅导员,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帮助他们找出兴趣和发展空间所在。为此,苏老师经常在QQ上与同学们聊天,分享日志,洞察学生动态。他还专门申请了实名认证的微博,与同学们交流,给大家分享有价值的文章,有哲理的语段,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动态以及心灵成长路程。“与同学们交流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如是说。
微小细节 成就梦想
“我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我只是很喜欢这份工作这个岗位。我也希望能与更多的辅导员深入交流,不断总结。”他说自己仅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校辅导员,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去理解“辅导员”的深刻内涵,努力地去践行自己的责任。苏老师会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手在便签纸上写下自己有所感悟的话,并且及时与学生们分享。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也让苏老师在微小细节中需要两面性,对待男生女生需要不一样的态度,所以严肃的老师,贴心的朋友,是他最职业最好的诠释。
每一个学生,他都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梦想,他都用激情去铸就!这就是我们喜爱的辅导员,苏靖淋老师!